茯苓是我们常见且常用的一味中药,从药效上讲,茯苓能利水渗湿,健脾宁心,可以治疗因为脾虚导致的小便不利,痰饮水肿,脾虚脘胀,纳少便溏,心悸失眠。 800年前的南宋《儒门事亲》中载:“茯苓四两,白面二两,水调作饼,以黄蜡煎熟。”到了清 初,有人提出“糕贵乎松,饼利于薄”的主张,逐渐地演变成现在的“茯苓夹饼”。 据说有一次慈禧病后不思饮食,厨师将松仁、桃仁、桂花、蜜糖为主要原料,配以适量茯苓粉,再用上等淀粉摊烙成外皮,精工细作制成夹心薄饼,这就是北京“茯苓夹饼”的前身。 茯苓的作用 1、利尿作用 茯苓用于小便不利,水肿等症。茯苓功能利水渗湿,而药性平和,利水而不伤正气,为利水 渗湿要药。凡小便不利、水湿停滞的症候,不论偏于寒湿,或偏于湿热,或属于脾虚湿聚,均可 配合应用。如偏于寒湿者,可与桂枝、白术等配伍;偏于湿热者,可与猪苓、泽泻等配伍;属于脾气虚者,可与党参、黄耆、白术等配伍;属虚寒者,还可配附子、白术等同用。 2、抗菌作用 茯苓的100%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。 3、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茯苓对家兔离体肠管有直接松弛作用,对大鼠幽门结扎所形成的溃疡有预防效果,并能降胃酸。另对CCl4所致大鼠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,使谷丙转氨酶活性明显降低,防止肝细胞坏死 。 茯苓适合什么人吃 中医认为茯苓性味甘淡,平。入心、脾、肺经。《本草经疏》:入手足少阴,手太阳,足太阴、 阳明经。具有渗湿利水,益脾和胃,宁心安神的功效。主治治小便不利,水肿胀满,痰饮咳逆, 呕哕,泄泻,遗精,淋浊,惊悸,健忘。 茯苓中的茯苓皮,赤茯苓,白茯苓,茯神各有不同。茯苓皮走表,长于利肌表之水肿;白茯苓偏 入气分,赤茯苓偏入血分;白茯苓偏补,赤茯苓偏利;补脾益心,则白茯苓优于赤茯苓;分利水 湿,行血消瘀,则赤茯苓胜于白茯苓;茯神用于安神。茯苓与猪苓协同利水,猪苓淡重于甘,主入肾与膀胱经,只能渗湿利尿,无补脾益中之效,且利水作用较茯苓强;茯苓则利中有补,能补脾益心。 茯苓适宜于一般人群。尤宜于水湿内困,水肿,尿少,眩晕心悸,胃口欠佳,人便稀烂,心神不 安,失眠、多梦者。 茯苓的药效是特别广泛的,而且一年四季所患的疾病都能够用茯苓的,但是茯苓也要用对方法,应用于合适的人群! 图片来源:123rf.com.cn 正版图片库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