妇科门诊中,常会发现不少女性存在不孕以及习惯性流产的问题,经过详细检查,诊断为黄体功能不全,这是一种怎样的疾病?为什么会对女性生育情况造成如此大的影响? 黄体功能不全是一种内分泌功能异常。 主要指的是,在女性排卵后卵泡的残留形成了黄体,其发育功能不全,导致了孕激素分泌不够,引起子宫内膜转化不足。 由于子宫内膜转化不良,受精卵就无法成功着床到内膜上,那就会导致不孕以及习惯性流产。 除了不孕、习惯性流产,我们还能从哪些日常会碰到的现象,来及时发现呢? 当然如果到了不孕、习惯性流产,那么便需要检查各个方面的问题,而在平时我们其实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异常现象来预警。 黄体功能不全最常出现的就是月经失调,女性的月经周期会缩短,并且常会有月经前淋漓不尽的出血现象。 那么大家就疑惑,发生这种问题,该做好哪些检查呢? 测定基础体温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最早发现! 通过测定基础体温,发现黄体分泌期体温会上升0.6摄氏度,整体出现一个高低双相变化,持续时长两周左右。如果体温上升的速度非常满,并且高温期还有低落的体温,则表示可能存在黄体功能不全。 血清孕酮的测定,判断黄体功能的重要指标。 通过抽血检查激素的情况,可以有明确的数值标准来衡量,并且诊断女性是否存在黄体功能不全,在月经的第18~28天测血液内孕酮,浓度在10ng/ml以下就表示黄体功能不全。 采集内膜组织,判断黄体功能不全。 通过诊刮手术,可以黄体期中采取内膜组织,来判断子宫内膜是否分泌不良,有效诊断黄体功能不全的问题。 由于女性妇科现象的症状多样,疾病也分类繁杂,因此当发生异常的生理现象时,务必要及时关注,趁早查明病因所在。 图片来源:123rf.com.cn 正版图片库 |